【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陛下,山海关兵力虽已加强,但若敌军主力来攻,恐怕难以支撑太久。”兵部尚书低声进言。
崇祯缓缓点头:“朕已下令调遣京营两万精锐驰援,务必在十日内抵达山海关。”
“是。”兵部尚书拱手退下。
待众人离去后,崇祯独自站在窗前,望着远处阴云密布的天空,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这一战不仅关乎边关安危,更将决定大明未来的命运。
而在南海,郑芝龙刚刚击溃荷兰舰队,尚未喘息片刻,又接到新的情报:一支由日本水师支持的倭寇武装正在福建沿海集结,意图趁乱袭击福州港。
“这群倭寇,真是死性不改!”郑芝龙怒火中烧,立即召集将领商议对策。
“大人,属下愿率先锋队先行出击,扰乱敌军部署。”一名年轻副将挺身而出。
郑芝龙目光一亮:“好!你带五百快船绕道北上,先发制人。我会率主力随后接应。”
计划既定,行动迅速展开。数日后,郑芝龙亲率舰队突袭倭寇老巢,一举焚毁其补给基地,彻底打乱敌军进攻节奏。此战过后,倭寇元气大伤,被迫退回海上,不敢再轻举妄动。
而徐光启那边,防疫工作也进入关键阶段。山东、直隶等地疫情虽被控制,但仍有不少百姓因恐慌逃离家园,导致部分区域出现人口流失。
“必须尽快安抚民心。”徐光启亲自前往疫区巡视,组织医官上门施药,并设立临时收容所安置流民。
在他的努力下,局势逐渐稳定。朝廷拨付的十万两银子也被高效用于购置药材、修建隔离病房,使得死亡率大幅下降。
张三在西北的农业改革同样遭遇新挑战。虽然改良作物品种和灌溉技术已在多地推广,但仍有部分地区因气候异常、土壤贫瘠等问题收成不佳,引发农民不满。
“这并非技术问题,而是缺乏因地制宜的指导。”张三意识到症结所在,立刻派遣农技师深入偏远村落,根据当地条件制定个性化种植方案。
此举成效显著,许多原本产量低下的田地开始丰收,农民信心大增。同时,他还推动建立粮食储备制度,以防灾荒年份出现饥荒。
王二在边疆的文化融合项目也取得突破。他提议设立“民族书院”,邀请各地学者前来讲学,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