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敢去?就去!(1/3)

  【高门庶子】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在书房里,拿到了解元范卷的宋靖,坐在位上看了起来。

  而看着看着,他完全的沉浸进去。

  这篇《劝学》,文字朴素,借喻贴切,最重要的是,立意高尚。

  没错,用高尚二字一点儿都不为过。

  就像是开篇讲的那样,君子曰——

  这,就是君子之学。

  难以置信,宋时安那家伙竟然写得出这样的文章。

  如果抛开作者本人不谈,它确实是很能够给而今学子一些警示作用。

  但不抛开作者的话。

  宋时安这家伙,就是需要被《劝学》警示的对象啊!

  哪个君子会跟狐朋狗友沉溺于勾栏听曲?

  还有,经常出入风月场所的臭小子,怎么能昧着良心写出这样高尚的文章来?

  合着别人都在听曲的时候,他在那里偷学?

  着实是因为反差感过于强烈,让宋靖不好意思多看,遂放下了《劝学》的范卷,拿起《屯田策》。

  然后,被震惊得更加强烈。

  为何?

  屯田宋靖是知道的,也明白军屯的优劣长短,但作为考试,他不会第一时间想到用屯田来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这是因为他的心里已经有了别的答案,所以会不断具体化那个方案。

  策论就是这样的。

  骨架被血肉填充,然后慢慢长出羽翼。

  每个人都有自己认可的治国策。

  而宋靖这样的官场老手,长年累月所形成了一种政治经验——判断力。

  为什么这样说?

  没入过仕的年轻优秀学子,会自信于自己的策论文章,并且在心里不自觉的美化。然后再与他人比较之时,会在心里力争,认为自己的更加合理化,可行化。

  他们并不是没有基本上好坏的判断,而是缺乏经验。

  阅历空洞。

  帝都令的宋靖,这么多年的执政阅历,让他能够极度理性化比较。

  《屯田策》比自己为此次科考在心中所作的文章,就是更加高明!

  越看下去,宋靖越被说服。

  表情变得尤其严肃。

  在看完后,他把范卷放了下来。

  “此法,乃治国良策。”

  这就是他所下的定论。

  如若实施,确实会触及世家根基。

  但现在北方战事吃紧,齐军势大,土地再不改革,若真亡了国,对宋家也不是好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