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乱世宗族劫(2/3)

  【扫元】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老社长耕读传家,是要做大事的人,为何会在堂屋内摆上这等消磨意志的玩意?”

  儒学是入世之学,儒生苦读诗书,就是为了“货与帝王家”。

  退而求其次,方是著书立说。

  再次之,才是教书育人。

  只有遭受了种种打击,一事无成的读书人才会寄情山水,借此表现自己不为俗世利禄所羁绊的“高尚品德”。

  石山这话问得很打脸,陈应麒总不能如实回答陈氏已经很努力,只是连续三代都没人做官报效朝廷,才蜗居这小村受你这个小贼头的羞辱吧?

  “咳,朝廷屡改科举,我等儒生实在不易啊。”

  石山却丝毫没有顾忌老人面子的觉悟,继续揭人伤疤。

  “老社长大可不必在俺这反贼面前藏着掖着,便照直说朝廷昏暗,汉人就算凭真本事做了官,也照样要受鞑子的窝囊气,俺还能去告官不成?”

  “你——”

  陈诚脸色瞬间涨红,就要与石山理论,被老父亲止住。

  “小将军谈吐不凡,当不是凡人,应知天下大势,奈何从贼啊!”

  “天下大势?不瞒老社长,石某当初也曾报效朝廷,来到徐州城从军,正是走了这一路,才看明白大元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

  大元在后世名声不咋好,但在此时却是唯一值得读书人效忠的对象。

  可惜,这个效忠对象却过早走上了下坡路。

  从至治三年(公元1333年)南坡之变起算,短短十年时间,大元王朝就因政变和各种意外接连换了六任皇帝。

  一些列政变和阴谋下面,隐藏着众多不可调和的矛盾,其中一条就是“汉化”和“蒙古化”的路线之争。

  争斗的结果,是大批蒙、汉官员受政变波及掉了脑袋,众多儒生也在朝廷反复开、禁科举的上层斗争余波震荡中熬白了头。

  而朝廷频繁发生政变,威望大损,也逐渐丧失了本就薄弱的地方掌控力。

  各地人口逐年增长,上解大都的税收却越来越少,朝廷不得不变着法子增加赋税,甚至不惜通过变钞法、修河捐等手段直接搜刮民财。

  其实,增征赋税对大户豪强伤害并不大,他们有的是法子将之转嫁给小户,还能大肆兼并土地趁机做大家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