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从傩戏班子开始】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原来我们都成了别人故事里的人。”小归喃喃道。
“那就更要好好活着,”阿芽轻声道,“不然,谁来续写后面的情节?”
清晨的渔村渐渐苏醒。炊烟袅袅升起,孩童追逐打闹,妇女在井边洗衣,笑声朗朗。这一切看似寻常,却藏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不再有人低头走路,不再有人把话咽进肚里。就连最年迈的老妪,也会在晒太阳时突然说起年轻时偷偷喜欢过的渔郎,引得众人哄笑。
午后,村长派人来请他们去祠堂。旧日供奉祖宗牌位的大厅已被改造成“言堂”,墙上挂满了各地送来的语片:陶片、竹简、布帛、甚至是一片龟甲,上面刻着或写着不同方言的心声。中央设有一口仿制的青铜钟,虽不能鸣,却被供为“心声之器”。
村长是个五十多岁的汉子,满脸风霜,说话却极温和。“昨夜梦见我爹了,”他说,“他已经走了二十多年,可梦里他一直张嘴,却发不出声音。醒来我就想,是不是有些话,我也该说了?”
阿芽静静听着。
“我爹临死前想告诉我一件事??他年轻时曾在战场上放过一个敌军伤兵,那人后来活了下来,还写信来谢他。可那时候,这种事算‘通敌’,他一辈子都不敢提。现在……我想把它记进族谱。”
小归取出随身携带的竹笔,在一张桑皮纸上写下这段话,又盖上渔村自制的“言印”??一枚以海螺纹为底的木戳。纸页将被送往言学院,录入新版《民声志》。
“你们走后,村里变了。”村长望着门外嬉戏的孩童,“以前孩子哭,大人就说‘别吵’;现在他们会问‘你怎么了?你说,我听着’。”他笑了笑,“连狗叫都觉得顺耳些了。”
当晚,渔村举行“回音祭”。这是近年来兴起的新俗:每人写下一句最想让某人听见的话,投入祠堂前的“回音瓮”中。瓮底铺着一层细沙,据说能吸收话语中的情绪,七日后若无人回应,瓮中便会生出一朵白花,象征“言有所归”。
阿芽伏案良久,最终只写了五个字:“我还记得你。”
她没署名,也没说明是谁。但她知道,若有一个人在远方读到这句话,或许就能在夜里少做一次噩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