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论仁(2/5)

  【三国之谋伐】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从儒家的角度来看,如果你杀了孔子的父母,不管是站在什么立场上杀的,唯一的可能就是被孔子带着三千门徒追杀到天涯海角。

  虽然儒家也有仁义,宽恕的说法。但这得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比如两国交战,本身没有仇怨,那么这就是一场不正确的战争,可以进行宽恕。

  如果一个国家坑害了另外一个国家,如纪国的国君害得齐哀公被烹杀,这就是九世之仇,犹可报也。所以齐国攻打纪国,就是一场义战。

  但国家仇恨之间的义战不容宽恕,父母之仇同样也不能宽恕。

  如今刘备陈暮作为官军,杀死了武旬的父母,二者之间虽然没有仇怨,但却有大义在,一方为正统代表,另外一方为反贼代表。

  哪怕这些反贼都是活不下去,被迫只能造反的人。可在当时人的世界观里,贼就是贼,官就是官。

  官军杀贼,天经地义。而子报父母之仇,同样也是天经地义。

  如果赡养一个有杀父之仇的人在身边,那么就犹如养了一头随时会反噬你的老虎,不可掌控。

  这显然有背于儒家的思想。

  也许有人觉得这种理念很奇怪。

  但这就是古代,不能用后世的价值观套用在古人身上。

  就算孔子来了,他也不会将仁义施展给反贼,甚至会进行痛斥。

  比如盗跖,盗跖严格来说,和张角没什么区别,都属于起义军领袖。但孔子依旧不认为他这么做是正确的,从而否定了他的举动。

  统治阶级祸害百姓,却不许百姓奋起反抗?

  看似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至少孔子的思想是如此。

  别看孔子向来主张仁政,但他认为为君者对百姓施展仁政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百姓不犯上作乱,不成为统治者的反抗者。

  《子产论政宽猛》中孔子曾经说过:“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

  意思是对待百姓要刚柔并进,一边拿刀,一边拿枣。

  对待那些反贼,必须“纠之以猛”。

  所以不管反抗统治者的人为什么要反抗,在孔子眼里,只要你当了反贼,那就已经不是人,必须要处理掉。

  陈暮就是以儒家关于“父母之仇”“反贼的定义”以及刘备的做法是否真的符合“仁义”准则三个方面来对抗刘备关于自己的“仁义”理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