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乱世当用重典(2/6)

  【汉室可兴】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彭城县中,董昭在掌握充分证据后,在典韦摧锋军的协助下,将张氏、严氏一网打尽,全部下狱。

  “下吏处嫌疑之地,无以自明。请辞长史之职,待罪家中。”

  在刘备召集诸文臣议事的大厅中,左长史张昭离席请辞。

  刘备看了跃跃欲试想要发言的其他官员一眼,不给他们机会,立即驳回道:

  “张曜之罪,与子布何干?我治下,不搞株连之事。政事繁冗,正需借重子布之才,岂可偷闲?子布且回席安坐。”

  度田是刘备与诸文武商定的大计,刘备相信张昭最多只是因为其过于激进而有所保留,决不可能采取如此激烈的手段阳奉阴违、进行捣乱。

  张曜所作所为,仅代表他自己。

  刘猛兵不血刃收复吕县后,卢辟手下投诚之人不绝如缕,将张曜、严畦的罪行全部招认出来。

  侦司查实,张曜、严畦不仅自己资助卢辟,将私藏的兵甲送给卢辟,还勾结彭城郡兵曲军侯谢治,盗卖军械,罪无可恕。

  侦司将定罪建议提交刑司,刑司主事钟繇按照大司马颁布的律令,判处张曜、严畦、谢治及其从属十余人斩立决,知情不报者二十余人皆判处劳役五年。

  这劳役主要是在工司金曹负责的挖矿、冶铁工坊中,无比辛劳。工头对这些犯人又不像普通工人般体恤。别说干五年,干个两三年,人基本上也废了。

  张昭不回席,长揖不动。

  刘备离席将张昭搀起,道:“子布,我固知君,君不知我耶?君欲救苍生,不能忍此小耻乎?”

  张昭请辞的心理十分复杂。

  一是有愧。张曜毕竟是张昭的族兄,张曜犯法,张昭内愧于心。

  张曜年龄比张昭大了十几岁,年轻时也曾闻名州郡。因朝政黑暗,故不出仕,专心经营,彭城国诸大吏十之三四出于张氏。

  张昭知道张曜好利,但没料到他竟然利令智昏至此,没有事先警示或防备。

  二是有忧。张昭也知晓自己过于刚硬,性情如此,难以更改,若惹怒主公,势必带来横祸。

  张曜之事,张昭担心刘备对自己猜忌,从此另眼相看。

  那不如索性退出朝堂。

  三是蒙辱。张曜之事,刘备虽明言不株连。但诸位同僚、下属必然暗中对张昭指指点点,鄙夷不屑,大大影响张昭的威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