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南明当王爷】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停战协议的文书的早已起草完毕,一份汉文,一份是翻译好的荷兰文。
中国对红夷的称谓可谓是几经波折。对红夷最早的称谓出现在《粤剑编》之中:尔时海夷有号红毛鬼者二百余,挟二巨舰,猝至香山澳。
这是红夷第一次出现在文献记载之中,当时红夷登岸想要和明朝通商。
只是语言不通,又有葡萄牙人从中作梗,葡萄牙人甚至直接将上岸的十几名红夷人给杀了。
明人不知这些海夷来自何方,只见他们的发色是红色的,遂以较为形象的红毛鬼相称。
明朝官方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第一次正式交涉则是在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1604年。
彼时的红夷人攻占澳门不得,几次想要通商无果之后乘着澎湖岛的明军换防之机,乘机侵占了澎湖列岛。
明将沈有容率军到澎湖和荷兰人交涉,这一次红夷人为了避免再被葡萄牙人坑骗,带了自己的翻译,而明朝的沈有容这边也带了自己的翻译。
这次交涉的结果是红夷震慑于大明之兵威,并未和明军起直接冲突,选择了暂时撤退。
沈有容则也搞清楚了红夷的来历,在《闽海赠言》中写道:大西洋之番,其种有红毛者,译以为和兰国,疑是也。
荷兰彼时国名为Holan,而在明朝官话中,和正好读做ho、huo。因将其译为和兰国。
至于和兰这个颇具气质的翻译名,则是由当时在南洋地区做生意的明人兴浦翻译的,当时兴浦皈依了基督教,为荷兰人供事。
兴浦后来随船队抵达了阿姆斯特丹,成为第一个到达阿姆斯特丹的华人。
兴浦的这个翻译后来多次出现在明朝的官方文件中,日本也采取了这个译法。
朱琳泽这次带来的荷兰语翻译也沿用了此前的做法,将红夷的国名译为了和兰国,精通荷兰语的何斌、郭怀一也认可这个译名。
只是朱琳泽总觉得这个国名看着有些别扭,提笔将和字改为荷花的荷,如此一来,荷兰国之国名则由两个花名组成,整个气质便又提升了一个档次。
几个翻译暗暗点头,以为妙绝,没想到闽王还有翻译上的天份,真奇人也。
合约上的内容简单明了,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那便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无条件将全部兵力撤出台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