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招骂名几番欲寻死 苦谈判…(2/5)

  【红鸾记】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李鸿章也视马关签约为奇耻大辱,发誓终生不再履日地,并倾向变法。

  马关条约导致国内民愤四起,而又不能指责清政府为慈禧倾尽国库一心筹备万寿庆典,故将矛头指向了李鸿章,李鸿章就在这样的情形下做了清朝丧权辱国的替罪羊。

  甲午战后,李鸿章被解除了位居25年之久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职务,投置闲散。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平考完会试,等待发榜。这时,《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和赔款白银二亿两的消息突然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

  4月22日,康有为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

  5月2日,由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

  反对者反对签订《马关条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

  接着,康有为又撰写了上清帝第三书,呈递都察院。

  五月十一日,这份上书送到了光绪帝的手中。

  此时,正在为甲午丧师痛感不安、为签约用宝深怀内疚的光绪帝,亟切需要的是怎样雪耻自强之方,

  康有为这份上书中所详细陈述的"富国"、"养民"、"教民"、"练兵"等实施变法的具体内容,所申明的必须"及时变法","求人材而慎左右,通下情而图自强,以雪国耻,而保疆圉"的剀切之言,引起了他的共鸣,

  对上书"览而喜之",立即命令再抄录副本4件,以1件呈送慈禧太后,1件留存军机待日后发交各省督抚讨论,1件存放乾清宫南窗小箧,1件存勤政殿以备随时"览观"。

  六月,康有为与梁启超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十月,俄、德、法三国干涉,迫使日本放弃对中国辽东半岛的主权要求。

  此为"三国干涉还辽"。

  虽然上书被清政府拒绝,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之后,康有为等人以"变法图强"为号召,在北京、上海等地发行报纸,宣传维新思想。严复、谭嗣同亦在其他地方,宣传维新思想。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积极进行宣传和组织活动,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经验教训,在各地创办了许多报刊、学会、学堂,为变法制造舆论,培养人才。维新变法运动逐渐在全国兴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