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鸾记】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1895年8月17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宣传变法,并组织强学会。
1896年8月,为了宣传变法而制造舆论中心,《时务报》在上海创刊。
1897年冬,严复在天津主编《国闻报》,成为与《时务报》齐名的在北方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阵地。
1898年2月,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学会,创办了《湘学报》。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全国议论时政的风气逐渐形成。
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
且说巩县老家里,正因为少捷的牺牲乱成了一片!
坤娘接受不了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一下子病倒了!
少康和少诚上天津去认领大哥的遗骨,好带回来安葬,家中已然布置了灵堂,一切全指望着月莺和春兰来操办了。
无双带着几个孩子披麻戴孝地跪倒在灵堂前,无双因不曾见到少捷最后一面,死活也无法相信少捷已逝,她木然失神地跪坐着,既不哭也不说话。
几个孩子也完全不理解发生了什么事,他们还一点也体会不到失去父亲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
若是有人前来吊唁,孩子们便干嚎几声,无双就跪倒不起,然而这哭声零乱,不成个阵势。
战豪带着儿媳妇和几个孩子过来帮忙,大姐也赶来照顾着坤娘,大姐夫魏清泽和长子魏景之以及慧茹的女婿史秉光都在外面帮忙料理丧事,招呼外面客人,并处理棺木,纸扎,举丧,抬棺,挖坟,下葬,来往客人的大锅饭菜等等事宜。
月莺和春兰负责在内照顾前来吊唁的家属和家眷以及孝服饮食烧纸举哀守灵等事。
两班唢呐在外面不分昼夜地吹着,整个村子都淹没在悲伤的气氛中。
虽然县里也有官差送来为国捐躯的匾额以示褒奖,然而这并不能使亲人们感到有一丝的宽慰,匾额被悬挂在祠堂正厅里,明火高烛地日夜供奉。
坤娘却不愿意近前一步,她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看到儿子用性命换来的那块匾额,那每一笔每一划,莫不是用亲儿的鲜血写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