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鸾记】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翁同龢(1830年~1904年),字叔平,号松禅,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
他是体仁阁大学士翁心存第三子,受父亲影响,翁同龢从小勤学好读,丝毫没有官家子弟的纨绔之气。
咸丰六年,一路过关斩将的翁同龢,到保和殿参加殿试。由于他文笔和书法均是上乘,被列为一甲一名,高中状元。
此后,翁同龢授修撰,入翰林院任录馆别修。
两年后,任陕甘乡试副考官,随即外放做了陕西学政。
学识渊博的翁同龢随后又被朝廷召回,仅用十年时间,便被提拔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不过,这还不算最得意的。
最得意的是被朝廷选为帝师,先后教授同治帝和光绪帝两任皇帝。
人臣高贵,无为帝师。
在清朝如果能成为皇帝的老师,那自然是荣誉极高。
同治四年,35岁的翁同龢在弘德殿教授同治帝。
翁同龢入值弘德殿期间,同时也为经筵讲官,奉命去养心殿为两宫皇太后进讲《治平宝鉴》一书的有关章节。
对翁同龢来讲,给垂帘听政、掌握实权的两宫皇太后进讲比给年幼无知的同治帝进讲更为荣耀,但一旦出错,不但贻笑士林,而且有可能被革职为民,身败名裂。
因此,在第一次给两宫皇太后进讲的前夜,他将要进讲的内容温习再三,几乎一夜没睡。
他第一次进讲的题目是《宋孝宗与大臣陈俊卿论唐太宗能受忠言》。
在进讲中,翁同龢反复阐述了君主虚怀纳谏、礼贤下士与国家利益的关系,讲得不仅仪节规矩大方,而且思路清晰、语言流利、剖析精当,两宫皇太后及在场王公大臣无不感到满意。
此后,他还给两宫皇太后进讲了关于宋、金、元、明四朝帝王政治事迹的15个专题。
在进讲这些专题时,他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并借两太后的提问,根据个人所见所闻,如实陈述,大胆批评当朝弊政,并相应提出改正意见,其中许多意见后来被采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