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长安起论战,儒生大内斗:大汉到底会不会亡于科举?(2/4)

  【朕非汉废帝】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想来是到东城郭野外踏青的世家大族的女儿家吧——在府宅中憋闷了一整个冬天,她们也终于可以透透气了。

  年长的儒生自然可以对这些安车视若无物,但年轻而又没有婚配的年轻儒生,目光却会跟上这些安车,久久不离。

  直到这些安车模糊在视线之外,他们才不免在一声叹息之后,收回了视线。

  万物竞发,春意盎然,当然也包括人心了。

  但是,这春日中的一切固然很美好,但是在许多儒生的心头,却有一层看不见的乌云在盘旋。

  因为,他们第一次体会到了朝不保夕的惶恐。

  三四日之前,天子要“废察举、改征聘、削任子,开科举”的消息,在长安城里传开了。

  虽然各处的告亭还没有贴出天子的诏令,但是所有的迹象都表明,此事已经蓄势待发了。

  而且,在这几日增发的这期《长安月报》上,那些通俗易懂的记事文又开始明里暗里地“吹风”了。

  《霍光擅权源于任子制》《举孝廉父别居;举茂才不知书》《论征辟制与朋党乱象》《圣人之言当一统》……

  所有的聪明人都能看出来,只要天子在石渠阁辩经中,能裁定出通行版经书,行科举制的诏令会立刻张贴出来。

  到时候,全天下儒生们和官吏们的命运,都会不可逆转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消息自然在儒生当中掀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成了街头巷尾儒生议论的焦点问题。

  出身世家大族的儒生,往往对此感到愤愤不平,对新政大放厥词,不少儒生甚至当众口出狂言,大骂“大汉亡于科举”。

  但是那些来自小门小户甚至是出身寒微儒生,对科举制则非常期待。

  这些家訾不足十万钱的儒生,与农民工匠比起来自然是算是有家财。

  但是他们在朝中没有人脉,也无钱四处结交攀附,想要通过“任子”“征辟”“察举”谋一个前程,可能性不高。

  辛辛苦苦地读了十余年的儒经,最后却不能出仕——就算出仕,也只能从最低微的佐使和斗食开始做起。

  日后就只能一直地熬功劳,等着品秩慢慢地往上升。

  运气更差的儒生,要么开一家精舍当讲习,靠弟子送的束脩糊口;要么投入高门大族之下,当一个区区的门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