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初御承明殿(2/3)

  【北宋官家】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但是,中书所掌民政,较军政更为繁杂,几乎无所不包。如果让中书先奏,那么,怕是轮不上枢密院,就该散朝了。

  再加上,枢密院之军政事,频次不多,并非日日都有,所以,也就变成了现在的顺序。

  中书按奏,以当日押班宰执出言,事实上,这也是王曾之前一直极力反对丁谓方案的原因。

  今日负责知印的,就是王曾,曹利用退下之后,他便抱笏上前,开始—一禀明诸事。

  上来第一件事,就是个坏消息,苏州上禀,今岁有水灾,赋入减半,流民数千,请朝廷拨款赈济。

  这也是耽误不得的事,刘娥稍一沉吟,正准备答应下来,却听得帘外突然又响起了一道声音。

  “官家,太后,臣三司使李士衡有本启奏。”话音一出,顿时引得在场众人侧目。尤其是王曾,立刻就拉长了脸,一副甚是不满的样子。

  要知道,宋朝重视文臣,而文臣最重的就是礼仪体统,朝堂奏事,班次如何排列,谁在谁前,谁列谁后,哪个先开口奏事,哪個要往后排,这些都是有规矩的。

  赵祯这些日子翻开刘娥送来的奏札,里头有不少,都是这些关于某人班次,袍服,次序的争论。

  而眼下,中书奏事未毕,不管是谁,贸然开口都是坏规矩的,自然会引发众人的不满。

  不过……

  “李总计,你有何奏?”

  刘娥倒是不怎么生气,反而声音平和的开口问道。于是,这位李计相顶着所有人不满的目光,开口道。

  “官家明鉴,太后明鉴,臣并非想越班奏事,只是,近年以来,朝廷靡费甚广。”

  “雷允恭擅移皇堂,先帝陵寝建而复弃,皇堂复用旧穴,材料,工匠,耗用,是一大笔钱。”

  “前两日,中书方有奏议,以先帝出殡大驾宽大,城门难过,连同周围十二处民

  房,皆需将其拆毁,重建城门及抚恤百姓之用,又是一大笔钱。”

  “刚刚太后允准,西北增兵戌守,那么,军费辎重便需提前划拨,还有招抚西藩,也需朝廷赐钱……”

  李士衡就这么一笔笔的开始数,言辞之间辛酸不已。

  赵祯光是在一旁听着,便透过帘子看到,站在对面的三司使生无可恋的样子了。怪不得人都说,家难当,事难做。

  就单说李士衡列出来这几样事情,修建皇陵,增兵,招抚,赈灾……哪样都耽搁不得,哪样要钱也都要的合情合理。可问题是,哪来那么多钱呢?虽然说宋朝富庶,但是事实上,朝廷的日子一直都过得紧巴巴的。

  他没记错的话,从他登基到现在,不过几个月的时间里,这位李大人,已经上过三次奏札,求告罢职还乡了。

  可见,他这个三司使当的有多艰难。

  也怪不得,李士衡冒着得罪中书的风险,越班奏事。然而,他的这番话一出,一旁的王曾却是脸色一沉,道。“李总计,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说,要放着苏州数千流民不管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